少則三兩日,多則四五日,父親就要趕著驢車到五里外的龍陽洼井上去拉水。
從我記事起,水就是家里的頭等大事。
為了不影響家務農活,天亮前父親就得拉水回來。我家的水車是日常使用的架子車,上面擱一個柴油桶改裝的大水桶,灌滿水,毛驢拉著上坡下坡,空桶五里,負重五里,非常辛苦。然而父親更辛苦。我們還小的時候,母親要照料家里,拉水就是父親一個人的事。那口水井有十丈深,光汲水的井繩就有幾十斤重。井口的木轆轤經年累月,被井繩勒出的滿身印痕,很服帖地把新來的重負再一圈圈纏進自己的身體。父親一次下兩只桶,轆轤搖動起來,吃滿水的桶一點點向上,另一頭的空桶隨即慢慢探入水中,如此反復,直到灌滿車上的大桶。運氣好,井上馱水的人多,大家會互相幫忙,如果有人相幫著拽,一個人絞動被滿桶拖墜的井繩,就會省力得多。父親拉水的時候天還不亮,井上鮮有人跡,一車水大多都是他一個人一桶桶從十丈的深井中絞上來。
后來我們長大一些,早晨上學走早一些,哥哥就能幫父親絞水了,會為他省力不少。隆冬時節(jié),北風刺骨,啟明星眨著冰冷的眼睛,清冷的月光讓地面凝上了一層寒冰。我默默跟在水車后面,雙手深深攏進袖管,寒風無情地穿透厚厚的棉衣,咬的我凍成饅頭一樣的手背生疼。兩只腳早已麻木,包在圍巾里的額頭似乎快要被凍裂了。我無意識地數著毛驢在冷硬的地面上敲擊的“篤篤”聲,亦步亦趨隨著父親的水車向學校走去……這是在我腦海中定格的鮮活畫面,至今想來仍覺寒氣撲面。
而這樣的場景父親經歷了無數次。拉水這么不容易,用水自然慎之又慎。家里有兩口盛水的大缸,正好裝下一車水。水缸滿了,可不能隨心所欲地用,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用水,每一滴都恰如其用。早晨洗臉,全家共用半盆溫水,洗完之后灑在窯洞干得冒土的地上。喝的水裝在暖瓶里,煮飯的面湯,蒸米飯撇出來的米湯,蒸饃饃的煮湯水,以及刷鍋水,都統(tǒng)統(tǒng)歸到潲水桶喂豬喂狗。
我一直羨慕莊尾上的人家,他們從不用去井上拉水,因為他們有水窖。有一年初夏的某天,我隨母親去莊尾串門,那藏在山坳里的幾戶人家,在綠樹掩映中高低錯落,讓我這個在獨門獨戶里長大的孩子很是眼熱,何況還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女孩。我隨她們在院子腳下的杏樹林里摘杏子,瘋跑,玩鬧。跑得累了,渴了,會琴姐就領我到她家喝水。她抓起一只拴著細麻繩的小瓦罐,把里面的涼開水傾進碗里。白色的藍沿粗瓷碗里,涼水像一顆大水滴驟然炸裂,四散濺開,灰黃的水滴落在紅漆木桌上像斑斑血跡??始绷说奈叶送刖秃?,甫一入口,就有一股怪味直沖喉嚨,我咽也不是,吐也不是,一時不知所措。但我怕會琴姐難堪,只好硬著頭皮咽下去。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味道,似有酸澀,似有腥臭,嘴里似乎還殘存著某些不可名狀的渣子。我沒有再喝第二口,假裝解渴了的樣子,出門找母親趕緊回家。在回去的路上,母親被我的描述惹得大笑不止,邊笑邊說:“我記著要告訴你千萬不能喝她家的水,結果給忘了。”我瞪母親一下,又往空里“啐”了兩口:“害得我喝了一口,渾渾的還以為是涼茶呢!”母親又笑,但接著就嘆息一聲:“這就是窖水啊。下雨山洪暴發(fā)了,沖下來的水收進土窖,柴草呀,牲口糞便呀,什么的全都被沖進窖里?!蔽一炭值貜埓笞彀停咐镉忠魂嚪购?,同時對會琴她們充滿了同情,這樣的水,一天天的,她們是如何下咽的?
“這窖水飲牲口還行,人吃,”母親搖搖頭,又嘆息兩聲,“確實太臟了!”我真慶幸我家沒有這樣的水窖,從此也不再羨慕有水窖的人家。
牲口飲水量大,好在離家不遠有一條水溝。從蓆芨灘溝里泛出的淺表地下水,順著溝底蜿蜒而下,匯聚在南灣附近的簡易水壩里,解決了附近羊牲口的飲水問題。溝里的水堿性很大,根本不適合人飲,但常年不斷的涓涓細流卻養(yǎng)壯了附近的牛羊,成了羊牲口的生命源泉,也算減輕了我們一半的用水負擔。
用水這么緊張,就不敢常洗衣服,洗頭洗腳也不是經常的事,洗澡更是天方夜譚。所以大人小孩一個個灰頭土臉是常見的,生虱子也是常見的,很多孩子衣領上或頭發(fā)里的虱子絮成堆,也不算稀奇。因為缺水,也缺少洗衣粉之類的洗滌用品。有一回上課,坐在前排的我發(fā)現(xiàn)在漂亮女老師雪白的衣領上居然有一只肥碩的虱子慢慢爬行。這讓我大駭不已,老師的身上也會有虱子?原來老師家也缺水!我一時忘記了聽課,一顆心被它緊緊揪著,兩眼密切注視它的動向。我非常擔心它的肆無忌憚會被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在我年少的心里,虱子在衣里如何繁盛畢竟不為人知,但如果明目張膽地爬在外面,就是特別難為情的事。而老師渾然不覺,仍在上她的課。我緊緊盯著虱子,不敢錯一下眼珠,仿佛稍不留神它就會失去我眼神的控制,給老師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或損失。謝天謝地,或許它覺得衣領無趣,竟然慢慢鉆進衣服,我懸著的一顆心也終于落地。
母親愛干凈,每個周末都要燒一些開水給我們燙洗內衣,頭發(fā)也一周一洗,盡量把我們兄妹收拾干凈,但這就更增加了拉水的次數。記得有一次父親拉水回來,一副很不高興的樣子,我們連大氣都不敢出。水車停在家門口,打開桶底扎緊的膠皮水管,大桶里的水就順著水管往小桶里流。我扶著水管,看清澈的水嘩嘩地流進地上的水桶,歡快地哼著小曲。注滿一桶,我捏緊水管,飛快地換進另一個空桶,父親就提著一滿桶水走進家門。從門口的水車到門內的水缸,這段路父親提著水桶走過無數次??赡翘觳恢醯?,在邁過門檻的時候,他的頭竟然撞到了門框上。隨著一聲慘叫,我嘴里的歡歌被嚇得憋回口腔,驚恐地看見一縷鮮血從父親的臉頰流了下來,一時張皇失措。吃疼的父親發(fā)瘋一樣把手里的水桶狠狠擲出老遠,母親聞聲趕來,也被父親的樣子嚇壞了。她拉住父親,想看看傷勢,卻被父親一把甩開。年輕的父親性格火爆,一發(fā)脾氣一家人都噤若寒蟬,鴉雀無聲。我們看著血流滿面的父親滿院亂轉,誰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誰也不敢上前詢問。轉了幾圈之后,狂躁的父親從旮旯里操起一把斧頭,口里嚷著要把門破掉。當然,門沒有被破,脾氣過了父親又像沒事人一樣,依然定期拉水,依然會把拉回的水一桶桶倒進家里的水缸。
水太金貴,就特別期盼雨雪天。雨天,我們把所有盛水的用具都裝得滿滿當當,外面的水凼和石槽里也積滿了水,這樣好幾天都不用拉水,也不用趕著牲口下溝里。雨過天晴,水凼里的水澄得清亮,母親恨不得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清洗個遍,那種對水恣意妄為的感覺肯定妙不可言。下大雪的夜晚深沉寂寥,雪落無聲,卻似乎片片都落在人們的心上,一種莫名的安恬和熨帖撫慰著每一顆干枯焦躁的心靈。嘰喳的鳥兒喚醒美夢,門外寧靜的雪國令人迷醉。父親和母親用干凈的背篼把碾麥場上夢一般寧靜潔白的落雪小心背回。火房的大鍋底煨著慢火,背篼里的雪倒入鍋內,然后一點點融化?;蛘甙蜒┲苯拥谷胨?,也會在溫暖的窯洞里慢慢化掉。然而我們儲存雪水只是為了救急,并無 “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的半點風雅,更無妙玉梅花雪的奢侈和矯情。何況我們的雪水看似清澈,卻總有一絲生澀的土腥味。
我們這兒太干了!荒山禿嶺,十年九旱,常年大風不休,沙塵能吹進人的毛孔里,每個人的身上都散發(fā)著土腥味,何況這些從倉黃的云天上降下的精魂。1950年代,實在難忍蓆芨灘堿水泉的苦澀,龍陽洼村民終于打出了一口井,雖然很深,但水甜,也旺。這讓幾里外的下組人艷羨不已。一開始我家沒有拉水車,吃水就靠驢馱。毛驢的背上搭一副用木板箍的馱桶,灌滿水足有一百多斤。有時候父親不在家,母親馱水回來只得去喊一里外的鄰家奶奶幫忙把馱桶從驢背上抬下來。不止我家,莊里家家都靠驢馱水。一馱水只夠一家人用一天,馱水就成了人們每天雷打不動的頭等大事。不堪取水的艱難,有一年下組人終于下決心打井。專程到外地請來勘水專家,劃定一個地方,全組人齊心協(xié)力,滿懷信心,干勁十足,然而中途卻出了事。打井的頭一天,年輕的父親腳底打滑,掉進半井里崴傷了腳,這不是好兆頭。緊接著第二天,富有打井經驗的鄰家干大又腳底打滑,掉進半井里送了命。在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年代,這樣的事情也令村民產生極大恐懼,這口傾注了全組人殷切期望的井只好就地填埋,打井也成了村民難以企及的向往和揮之不去的噩夢。
九十年代初期,家里有了余糧,生活稍有好轉,父親再次萌生打井的念頭并很快付諸行動。為確保無虞,這次請來了傳說中一流的打井專家。經過專家一番精心勘探,最后劃定一個地點,說六七丈就可出水??粗鴮<已灾忚彽臉幼?,父親特別激動,莊里鄰居也像參加盛典一樣日日光顧。大家每天聚在井場邊,巴巴地看專家們作業(yè)。然而七丈之深并無出水跡象,八丈,九丈,十丈,十一丈,井越打越深,專家們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父親也越來越失望。打到十四丈深的時候,井底終于有東西噴涌而出,但不是清泉,而是流沙。五個人一二十天的浩大工程,消耗掉兩麻袋麥子和一大罐腌豬肉,最后掘開的卻是一口噴涌流沙的旱井!
不知是專家裝模作樣的觀水星探水術荒誕不經,還是在這干山苦嶺的地方,地下水也會繞道而行,總之我們注定與水無緣。父親的打井愿望就此破滅,他依然日復一日去龍陽洼井上拉水,依然盼雨雪,依然為水愁。
1995年,甘肅省中東部地區(qū)遭受60年不遇的大旱,農業(yè)大面積減產或絕收,我的家鄉(xiāng)毛井尤為嚴重。童山濯濯,楊柳斂色,荒涼的西北風沒日沒夜刮著。大半年不見雨水,龍陽洼那口常年不斷供應全組人畜飲水的水井,也時時出現(xiàn)斷流。大地一片焦渴,人比大地更焦渴。父親和大哥趕早去井上拉回的水一片渾濁,大家的心情也像渾水一般晦暗。96年春,大地解封不久,一個天大的喜訊和春天一起到來。我們村成為甘肅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實施“121雨水集流工程”的第一批受益者,建100平米集流場、打兩眼水窖、發(fā)展灌溉一處庭院經濟成為我家的大事情。
暑假回來,走進家門的我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往昔的土院子變成了一個大菜園,黃瓜滿架,番茄成堆,白菜蘿卜簇簇盎然,綿延豆蔓紫角串串,滿眼疊綠涌翠,處處聚紫堆紅,一股清涼之氣直沁我的心房。剛學會走路的侄女手里掂著一顆圓圓的西紅柿,靠著菜園的矮墻歪著腦袋笑瞇瞇地打量著發(fā)愣的我。母親也被我的呆樣惹笑了:“看好嗎,有了集流場,有了水泥窖,咱們再不為水犯愁了!”我也笑了,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說笑間,大哥擔一擔水進來,我看見兩只桶里清清亮亮,像兩汪泉倒映著我的臉。我凝視著,忽然想起小時候在鄰居家喝的那口難以下咽的渾水,心內百感交集。
幾代人夢寐以求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父親不再趕著水車去井上拉水,母親不再為洗衣犯愁,小侄女也不會再像小時候的我們一樣灰頭土臉。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家鄉(xiāng)雖時常干旱,但有了雨季儲存的窖水,我們再沒有遭遇過水荒。后來,封山禁牧,退耕還林,慢慢的,昔日的荒山禿嶺也一點點披上了綠裝。西北風依然會刮,但似乎小了許多,空氣里也少了沙塵。2006年,為徹底解決干旱地區(qū)用水困難,環(huán)縣政府專為縣北鄉(xiāng)鎮(zhèn)實施了“人飲工程”,我家又在院子里打了一口水窖。高興的父親還專為此做了兩幅對聯(lián):“鵝卵石米粒砂和就泥漿牢不可破,人心齊泰山移做成場窖堅無以摧”,“黨政關懷恰似甘霖降萬戶,群眾受益猶如時雨落千村?!痹谖覍戇@篇文章的時候,父親翻開他當年的日記,除了日常瑣碎,這兩幅對聯(lián)鄭重地占了兩個頁面。2011年,揚黃二期工程把黃河水引入環(huán)縣,并開始惠及縣內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2016年,地處縣城偏遠的西北邊的毛井也通了自來水?;氐郊依?,母親高興地給我看家里的自來水,“擰開水龍頭,清水嘩嘩流”的美好愿景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神話,為水苦苦掙扎了幾輩子的歷史終于一去不返。
我們搬離老院子十來年了,莊院早就坍塌破敗,但96年的水窖依然在。窖場的水泥面斑駁脫落,雜草叢生,但兩口窖仍然像一雙寧靜的眼睛注視著高天。父親堅持給老院子也通了自來水,他覺得我們終有一天會回去,沒水不行。他說,水是天大的事,幾代人為水奔波,自己也為水奔波了半輩子,才明白天大的事不是個人可以解決的。
是啊,這天大的事還得靠黨和政府來解決。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我們還得像祖輩、父輩們一樣為水奔波。把天上的水留住,把黃河的水引來,這移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將緩釋為涓涓細流,成為我們不竭的生命之源。